劉時棟 LIU Shih-Tung
劉時棟 LIU Shih-Tung
劉時棟自1990年代便藉由大型的裝置藝術以強烈實驗精神,遊走於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例如在關渡橋下放置巨大且鮮黃的「非常母」女體充氣娃娃;或運用汽車結構改裝的大型裝置作品(帶祿獸)。這些不斷嘗試拆解、重組各種不同媒材語彙的過程,於2001年北美館的個展「七彩霓虹,閃.閃.閃」中有了階段性的總結。展中作品,大量混用各式媒材,將圖像符號並置重組,形成近年拼貼創作的基調。
劉時棟的拼貼作品蘊含了豐富性與生命力,透過視覺上的解離、並置、融混等手法,創生出符號關係曖昧且意涵交織的繪畫性空間。細看他的作品,觀者會發現不同的紙質、鎊數、色料以及印刷技術,讓這些影像碎片在色彩、厚薄、質感等方面都產生出微妙的差異,再加上藝術家有意識地以顏料基底收拾畫面的空間與層次,其美感經驗自然不是均質化的數位影像所能呈現。換言之,儘管這種圖像拼接遊戲背後的基本操作邏輯,同樣建立在類似「圖層」(layer)的簡單概念上,但手工製作的方式確認影像碎片彼此之間的連結,依然維持在一種「物件與物件」的關係,而非單純視覺符號層面的脈絡交織。即興發展的作品畫面,透露著劉時棟如遊戲般的創作模式。藝術家曾說到:「我認為透過遊戲的方式創作是不錯的方式,因為人在比較輕鬆的狀態下,才能夠發揮潛能,表現自己真實的部分。……對我而言,身體跟作品貼近的部分,像是手,其實是愈放鬆愈好。」劉時棟的作品透著手感的溫度,紙本圖像之間的秩序結構,要求長時間心無旁騖且極具耐性的工整製作,圖像的堆疊、聚散與錯落間,讓人閱讀出藝術家身體的協調與呼吸的節奏。
摘自王聖閎〈晃蕩於失重圖像之間:劉時棟的「圖像漂旅」〉
駐村作品
1997 《非常流》(聯展)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合作)
2001 《關渡種馬》(聯展)
關渡,是大台北地區新生代藝術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五位在關渡地區「出沒」的藝術家,楊茂林、劉時棟、吳達坤、陳擎耀、吳宜家,以及眾多其他的年輕藝術家們,平日在這個地段游移、聚結、居住、生活、玩樂、打屁兼討論各自的創作,竹圍工作室的「關渡種馬」展覽於焉衍生。
「關渡種馬」的命名一則是一個響亮而有精神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這群以專業藝術家為職志的年輕人的自我期勉,以及對於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為原始起點,泛及在關渡地區「培殖」出來、未來的藝術新苗願景想像的描繪,想像中,未來「關渡種馬」也是以現今的狀態存在,是一個沒有固定空間、據點,沒有結社形式,一種可以散漫而自由出入,卻對於「創作」具有嚴肅態度的一個類(非)團體。
劉時棟最近兩次展覽中,呈現一種帶著溫度的生活破片與濃濃跳蚤味的舊日常剪影氣息,宛如重新橋下凌亂而魅異的舊貨市場,這種異於往常聚焦式、學院式的空間呈現,之前連續受到藝評善意的針砭。然而劉時棟的潛質與特長,便是在於他是如此固執而專注地持續於尋索、然後珍惜、歡喜所獲的累積、徐徐然繁衍的習慣,這次展出的《阿非》,也是一個結合手藝(竹編)與電動的懸空裝置,依然具有一種矯健而欣喜的趣味。
2012 《AIR-藝術家的心靈行旅》(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