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養成網育成種子專訪1 席時斌
由於對當代雕塑創作的熱愛,席時斌將之視為個人努力的專職。他目前正計畫成立一個「雕塑與生產關係研究室」,這個研究室將致力於雕塑作品的結構、建構、材料研究。成立研究室的基本目的是欲從雕塑以外的領域獲得技術和邏輯的實驗平台,透過當下科技的計算機與工具操作來達成更理想化的狀態。該研究室也將試圖通過雕塑系統生成與交互的生產關係來解析雕塑,並連結各種領域的專業人才與資源。
談創藝工作者養成網-計畫主持人蕭麗虹專訪
創藝工作者養成網,是文化工作者進階到文化專業領導人的培育養成計畫,不同於其他的育成平台消費端的推展,更著重的是文創產業鏈,上游創意源頭的化孕以及文創產業推動的最大資產:專業人士的培育。此計畫強調業師引導與同儕之間相儒以沫的學習能力提升,以領導培力工作坊/講座、文創事業同學會、工作秘笈網路分享、業師專業指導等等的方式,強化概念端到執行力的落實,領導、統籌、整合能力訓練,發展獨特量身訂作的創意、商品、服務模組,擴大每個原創的潛力資本並發展創意事業模組。
談藝術政治前,讓我們先揭開內部經費的大餅-《破報》再訪2010台北雙年展
台北雙年展走到現在第12年,從上一屆向著政治藝術,歷經這兩年來北美館與國美館引爆的各種文化體制風風雨雨,決心要轉身先過來面對「藝術政治」。如同前任館長、現任文化局長謝小韞所說的,這次2010台北雙年展(以下簡稱10TB)是「挑戰了承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勇氣與作為」,這次的兩位策展人企圖回觀「藝術的製造、消費與流通」,於是出現了白雙全的《回家計畫》和《儲物箱》、石晉華的《台北的X棵樹》和《當代藝術煉金術四部曲》、Christian Jankowski的《館長剪輯版》或者Burak Delier的《「我們必將勝利」調查》等,觸及到藝術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交結點的作品,當然還有饒加恩胎死腹中的《夜間雙年展》計畫,只存在於導覽手冊中的兩頁,更是以絕對幽微的方式,指出了策展人面對官方機構行事的困境與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