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小客廳閱讀筆記# 02:本月選文—《全國NGO環境會議短講備忘錄 ──國土破碎或切割化議題》─陳玉峯教授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小客廳閱讀筆記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環境藝術

前言//
長期以來,在「綠色小客廳」的社團中,我們蒐集著關於環境藝術以及環境議題的相關消息,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充電,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不同領域的資訊交換中激盪出新的創意。接下來每月的第三個週三,我們將會從每個月的貼文中挑選一則提出討論,也邀請各位一同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見。

======

本月選文:【全國NGO環境會議短講備忘錄 ──國土破碎或切割化議題】─陳玉峯教授
點我閱讀

#文末動動腦有獎徵答

=====
文/竹圍工作室專案經理 陳彥慈

.

臺灣,是我們的家,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善待她,以及生存其上的眾多生命。

.

白沙屯媽祖一年一度的遶境結束了,祂每一次的出巡,總是為這片土地又留下許多佳話。相信有許多人和筆者一樣,常為了寶島台灣上許多難以抹滅的傷痕而難過,卻又每每被台灣人的堅韌硬頸震撼著心靈。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地球這件事對許多人來說或許還是太抽象,那至少可以從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開始,學著如何與之和平共處。

.

本月選文的作者是陳玉峯教授,現任職於成功大學台文系,也是山林書院的負責人。他以自然為信仰,至今累積了三十餘年的山林調查經驗,也致力於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講等,曾獲頒總統文化獎─鳳蝶獎。

.

當閱讀完陳教授的短講備忘錄,心中的激動難以言喻,這讓筆者想起多年前的一本書《狼圖騰》,內容是描述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政策下放到蒙古的漢族知識青年,如何見證並記錄下草原與人平衡共存時那最後的瑰麗,以及漢族遷移政策下快速衰敗崩解的草原生態系。那樣的見證太過殘酷,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忍再翻開那本書,複習那種心痛。

.

而在這份備忘錄的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陳教授對於土地深深的疼惜。他首先從政策方面指出政府施政上的內部矛盾,也試圖針對國土破碎化的議題提出更為全觀的論點,從臺灣地質上、演化上的脈絡分析生態的特性,也將統治政權的更迭、社會的心態氛圍等列為影響的因素。陳教授直言:「台灣國土破碎化的問題,源自外來政權更替頻繁,而土地利用的政策,歷來皆是取決於台灣境外的政治目的,從來未能站在台灣主體、世代永續的認同與共識出發。」

.

很可惜的是,並非只有國土破碎化的議題受到上述因素影響,許多面向的社會議題都面臨同樣的窘境,不僅施政方向隨著政權轉移而改變、也因為各種考量難以深耕、進行更長期的鋪墊。而民間的議題工作者就在高度變動的大環境下持續奮鬥,養成了足以與政府抗衡的高度戰鬥力,並被現象化歸納為由下而上的「文化游擊行動」,形成一股由民間自主發起的力量,從各自關心的面向不斷提醒並監督著國土上發生的大小事。

.

這是一種社會能量的內耗嗎?或許是,或許也不是,這樣的漫長過程是民主的一種展現,卻不代表我們不能找到更好的可能。跨領域的對話、跨部門的合作只是個開始,有人說,良好的運作機制需要在意識上有更多的時間來積澱與培養,但或許可以雙管齊下,讓對專業的尊重、社群的力量成為改變的觸媒,加速改變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竹圍工作室過去選擇以「觸發改變的創藝連結」為題,發展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專案計劃,我們認為藝術與文化正能扮演觸媒的角色,觸發更多意識上的改變。

.

環境及我們的日常總是如此無常及不可預測,就如同最近發生在法國著名古蹟「聖母院」令人心痛的消息。無情大火確實令人難過,但以此為契機,我們也看見了國內以古蹟自燃(或暫定古蹟被私下拆毀)等議題回應,呼籲更多人低下頭發現身邊正在被消失的文化史痕。期以此篇選文,邀請眾人試著從更寬宏的角度觀看世界,學習尊重之餘也不忘各自文化的根本,我們都是土地的過客,但同時也是傳承者。

.

你說呢?

=====

延伸閱讀:

奠文化基石,台江人爭文化權之路
活動訊息:環境x教育系列|活在都市如何創造生物多樣性?打造生態城
古蹟破壞制縣等級圖

社群遊戲:全能古蹟燒毀王

=====
竹圍工作室「綠色小客廳」FB社團
竹圍工作室「大河小溪全民齊督工」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