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rt We Connect:社會實踐的網絡
In Art We Connect:社會實踐的網絡
-
活動簡介 Introduction
在「藝術破除框架與疆界」的信念下,竹圍工作室透過自身發起的計畫,並和合作或邀請的藝術工作者與不同單位,將藝術與社會交往的介面,從環境生態推向更多元的議題,觸及議題包括多元文化、永續生活型態、社會創新、弱勢族群關懷、性別議題、醫療等,亦透過數位時代不同連結模式的探索,實驗社會連結的觸角延伸潛能。在25週年計畫中,我們梳理在不同階段裡竹圍工作室見證藝術與社會議題結合的面貌。而工作坊中,我們將邀請參與者,一同討論,自身投入的各項計畫中,關注的社會議題如何被觸及而彰顯?藝術的想像如何拓展實踐疆域?社會參與又如何能夠達成永續?一同分享交流各自在不同議題的實踐策略、趨勢觀察,以及問題與挑戰。 -
活動子題 Topic of discussion at workshop
○ 藝術與社會交集的不同形貌、挑戰與契機:何為社會參與?如何、為何參與?
○ 藝術與社會參與之永續實踐方式:如何評估計畫的成效、達成永續的策略? -
活動流程 Schedule
上午場Morning Session | |
09:30-09:45 | 報到 Registration |
09:45-10:00 | 開場 Opening |
10:00-10:10 | BCS Session—研究成果發表與案例分享 |
10:10-10:40 |
專題短講 Keynote - - |
10:40-11:00 | 開放現場提問 Q&A |
11:00-11:10 | 中場休息 Break |
11:10-11:45 | OpenStage自由短講 |
11:45-13:30 | 午餐休息 Lunch |
下午場 Afternoon Session | |
13:30-14:00 | 參與者自我介紹,介紹討論形式講解 Introduce all participants and explain rule of workshop |
14:00-14:40 | 小組討論(一)概念原則 (40 mins) Session 1: Concepts and Priniciples |
14:40-14:55 |
小組分享與提問 Sharing session |
14:55-15:10 | 中場休息 Break |
15:10-15:50 | 小組討論(二)實踐交流 (40 mins)(行動計畫+推廣方案) Session 2: Actions and Practices |
15:50-16:05 | 小組分享與提問 Sharing session |
16:05-16:20 | 總結 Conclusion |
16:20-17:00 | 自由交流 Free exchange |
※注意事項
- 活動原則上以中文進行,不備翻譯。
This event will be held mainly in Chinese. Interpretation service will not be provided. - 活動上、下午場次分開報名,填寫報名頁面時請注意勾選項目。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sessions require separate regitrations. Please notify on the registration page. - 上午活動免費。若參與下午工作坊則酌收$150元,費用含茶點,不供餐。
Attendance of morning session is free. The afternoon session requires a $150NTD fee with snacks and beverage included. - 為響應環境友善,本活動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敬請自備環保餐具。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s disposable utensils will not be provided on-site. Please kindly bring your own to the venue.
一般報名 General Registration
- 活動報名截止日期:11月06日(三) 23:59
Sign up before: 23:59, Wednesday, November 6th
自由短講Openstage提案報名 Call for Openstage Speakers!
「In Art We Connect:社會實踐的網絡」工作坊公開徵選至多3位提案者,報名自由短講,經徵選通過者,將在工作坊上,擁有7分鐘的短講時間,向現場參與者介紹自己及手中計畫,讓更多領域的夥伴認識自己,尋覓潛在合作者!
- 自由短講Openstage 報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四)23:59
Sign up to be our OpenStage speaker before: 23:59, Thursday, October 31st - 自由短講Opentage入選講者、提案公告日期:11月06日(三)
Openstage speaker announcement : Wednsday, November 16th
補助車費(雙北以外) Transport fee subsidy for non Taipei/ New Taipei City residents.
- 為鼓勵其他城市的夥伴參與,竹圍工作室提供交通費補助,至多五名。有需求者,請於報名表單內註明居住城市地點。
BCS provide transport fee subsidy for up to 5 participants who are non-Taipei/ New Taipei City residents. To request subsidy please specify your city of residence on the registration page.
流程說明
- 研究發表(BCS Session):
由25週年計畫專按研究員及竹圍工作室成員進行研究回顧,並分享過往竹圍工作室自身或相關合作藝術工作者之實踐。相關專文、採訪影像與文字也將於竹圍工作室官網上事先露出。
- 專題短講(Keynote):
由竹圍工作室邀請二位議題相關之國內外講者進行趨勢觀察與分享。
- 自由短講(Openstage):
各場次工作坊舉行前,於網上公開徵求現場發表者三位,每人各自有7分鐘時間,向參與者分享介紹自身實踐案例。講題並於活動進行前預先於網站上露出。
- 小組討論與集體分享交流:
依據議題研究、工作室成員經驗與案例採訪歷程所採集之相關子議題,提出於工作坊現場討論,並分小組加深交流互動。小組討論的議題內容分為「概念」、「實踐」與「推廣」二個階段。活動結束前均有集體分享交流時間,參與者在主持人引導下分享各組討論內容並交叉提問。
講者與講題介紹 Keynote Speakers and Topics
- 盧樂謙/香港青春工藝創辦人
涉獵多種創作形式的香港藝術家,先後畢業於英國薩斯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和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系,2014年完成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學位。他以藝術於城市中尋找存在的方式,探索自我意識與身體「脫離/建立/塑造/重建」的關係,並通過強烈和陰翳的表達,表現時間的急切性。他曾出版繪本,包括《在樹上聽風》、《愛貓》和《白鳥》。
除了繪畫,盧樂謙運用混合媒介創作雕塑和裝置藝術,參與集體創作和行為藝術表演,近年投入社區營造,推動社區藝術。自2012年,盧樂謙出任香港故事館館長。香港故事館關注社區文化議題,進行地區歷史文化研究,作出紀錄並出版;邀請傳統工藝師傅、有機農夫、家庭主婦成為工作坊導師,分享和傳承傳統手藝、生活。
於2014年與龍師傅及雍隼創立青春工藝至今,成全傳統木工文化及推廣社群藝術創作。
Lok Him / Founder of Ching Chun warehouse, Hong Kong
Graduate from Bachelor of Arts (Fine Art) (2008) majoring in painting. Him also graduated from Middlesex University with a BA in Illustration (2004) and from the Lingnan University with a MA in Cultural Studies (2014). He is a multidisciplinary artist based in Hong Kong, apart from painting, he creates mixed-media sculpture, installation art and illustrated story books, and h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art. His work is mainly about a quest of the form of existence in the city. Him was the curator of the Hong Kong House of Stories from 2012 to 2016, striving to arouse public concern on th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he was actively involved in community art and community empowerment.
講題Topic :Do not talk about community.我們在很多計劃當中經常會提及社區、參與、自發等等。但我們有真正思考過這些詞彙的意思嗎?在很多經驗中我們一開始便想着社區、藝術、參與。往往忽略了最原始人如何在不同的地域、場景及空間運作。最後才發現我們只是在製造一個場景,而不是實質的生活經驗。
所以這一次的分享希望與大家從不同的按例中,討論一下這些計劃的結構,從而更健康的進行將來的計劃。
-
楊純鑾/視覺藝術家、護理師、藝術治療師
視覺藝術家
國藝會共融專案「此刻我在」失智長者藝術團體計畫主持人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護理師
陽明大學護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研究藝術介入醫療照護)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理事
法國藝術治療師執業資格
法國造型視覺傳達藝術國家高等文憑(法國巴黎賽爾茲高等藝術學院畢)
一位兼具視覺藝術創作與藝術治療背景的護理師,曾經放下護理,全心在藝術領域探索與學習,因緣際會,再回到醫療現場。多年的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與臨床照顧經驗,體驗藝術的力量與可能,繼之進行藝術與照顧的相關研究,期待藝術與醫療照顧跨領域結合。
近年來,個人藝術創作專注於「時間」與「消逝、存留」的探討,自2009年開始於法國失智中心進行藝術團體,2011年返台後持續參與社區及養護機構之高齡族群的藝術介入,期望能從實務經驗中找到適合台灣文化的長者藝術介入模式。
YANG, Chun-Luan/ Visual artist,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Nurse, Art Therapist
Visual artist
Principle Investigator of “Her I am, at this moment” A program designed for art workshops of dementia elders ( Inclusive Arts Project,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NCAF)
Registered Nurse in the psychiatry dept. of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
Doctoral Candidate in Nursing dept. of Yang-Ming University
Art Therapist certified in Taiwan and France
Diplôme National Supérieur d’Expression Plastique (DNSEP) from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de Paris-Cergy in France
講題Topic :
僅參與講座(上午) | NT$ 0.00 |
參與工作坊(上午+下午) | NT$ 1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