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角色的經驗集結
——藍貝芝談「亞洲製作人平台計畫」的參與與培植
文 董佳昀
藝文領域中一人身兼多職並不是一個少見的現象,從兼職藝術行政的表演藝術家到成為獨立製作人、藝術家和大學助理教授,透過十幾年在藝文領域的經驗,串連和分享藝文領域中專業發展的機會。
- 表演藝術家、藝術行政的經驗累積
2003年剛出道在劇場當演員的藍貝芝,因為經濟不穩定需要額外的工作收入維持生活,於是成為了竹圍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的助理。在竹圍工作室時,因為留美的經驗讓她主要負責翻譯和文字類的工作,負責過國際交流的申請案、國藝會的申請補助案等等。工作室因為蕭麗虹的背景與當時駐村的藝術家大多都是視覺藝術類型的,也讓藍貝芝認識了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2006年劇場工作穩定,加入了差事劇團,便離開竹圍工作室。
離開工作室後,仍和工作室保持聯繫,過去在工作室建立起來的人脈,也讓她參與了藝術家葉怡利的創作。藍貝芝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女性議題,她是將《陰道獨白》引入臺灣的重要推手,擔任女性影展理事的期間,也邀請葉怡利參展,與在工作室認識的藝術家們維持雙向的交流。也參與工作室十二週年和二十週年的研究計畫,2008年與工作室合作出版了《從邊緣建構的另類美學》協助整理訪談稿、採訪藝術家等工作。2011到2013年擔任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當時有許多國外的藝術家來參與了這次的活動,也引薦國外藝術家們進入竹圍工作室。在竹圍工作室的期間,認識了與竹圍工作室有深交的藝術家吳瑪悧,2013年,因為表演藝術與藝術行政專業,藍貝芝在吳瑪悧推薦下,進入了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
成為助理教授的藍貝芝希望能將過去在藝術行政和表演藝術家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們,藝術行政的工作時常是多而繁雜,她希望能夠透過真正的實際操作來帶領學生思考一個藝文活動的執行需要做多少的事情準備,一個專業的藝術行政,在於能夠把事情考慮的多仔細周到。最初她會先給學生範本,但也希望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大三的學生們要實際舉辦一場藝文活動。藍貝芝提到:「這個產業很人制,溝通與聆聽是製作人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無論是多死板制式的工作,在藝文領域中訓練的想像力都能讓它產生出差異,這也是她在教學中期待的。
- 加入「亞洲製作人平台計畫」
「亞洲製作人平台計畫」(Asia Producers’ Platform,以下簡稱APP)以長期的表演藝術合作交流計畫為發想,於2013年啟動,由韓國AsiaNow發起,正式加入的核心國家有韓國、臺灣、日本,以及近年積極連結亞太區域的澳洲。自2014年開始,輪流於韓國 (2014)、台灣 (2015)、日本 (2016)及澳洲 (2017)舉辦亞洲製作人平台工作營(Asia Producers’ Platform Camp,簡稱APP Camp)。APP計畫以四年為一個單位,參與這個計畫的製作人、策展人,中途盡量不增加與退出,必須完整參與為期四年的計畫。第一期2013-2016年,參與此計畫的臺灣表演藝術工作者有孫平、陳汗青、王永宏、楊喆甯、周書毅等人。2014年由於周書毅的退出,藍貝芝於2015年加入。
每一年APP都會選出主辦國,主辦國要帶領其他國家的製作人參與當地的藝文活動,導覽自己國家目前的藝文環境與和當地藝術家們交流,這個活動通常一次為期一個禮拜,這一個禮拜,參與的製作人們會每一天都生活在一起,熟悉和認識彼此。
APP的創立針對獨立製作人的培育,獨立製作人不同於在機構中的製作人能夠擁有較穩定的資源,而製作人需要溝通交流的介面,於是透過APP,能夠連結和創造不同與其他國家的製作人和藝術家們交流的機會。相互培養製作人需要的技能,尤其國際間的合作、溝通需又更多的時間互相理解。近年由於臺灣的表演藝術擴大,許多新的表演館設立,面臨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趨勢,需要更多的製作人來加入策劃,於是表演藝術聯盟申請補助加入了 APP計畫,讓臺灣的製作人和藝術家們與其他的亞洲國家串連起來,除了互相交流自己的國家藝文資源之外,透過四年一期的規則,讓製作人們能夠建立更深刻的關係,藍貝芝也提到,過去想要策動國際型的展演活動,會不知道要如何開始,而加入了APP計畫後,國際型的展演活動的策動變得更容易。一方面認識了更多的國外製作人,一方面習慣與國外的資源交流,互動的頻繁與關係的建立能夠串連國與國之間的連結。
- 亞洲的串連與共制
APP計畫的第一期是以東北亞為主,由於東北亞國家擁有較多的藝文資源,更能發起和串聯製作人的培育計畫。而2017-2020年間是APP計畫的第二期,主要以東南亞為主,也預計拓展亞洲的其他國家。參加完第一期的獨立製作人,在第二期必需要產出活動,這也是APP的創立宗旨,建立深入的關係,並且能夠合作、共同產出。目前藍貝芝成為第二期的籌辦人之一,負責連結臺灣當地的獨立製作人,透過每個月一次的線上會議、討論目前的平台進度並且集結參與者的心得問卷等等方式討論未來的方向,目前也正在準彙整資源並且能夠在網站上共享,希望能夠建立起更有架構的資源共享平台。透過人脈與網路的連結,集結亞洲的創作能量,創造豐富多元的藝文活動。在藝術領域中的創藝者們,無論出身於什麼背景,時常也因為各種現實條件而必須要一人分飾多角,也正是因為藝術家同時也可能是製作人,藝術行政身兼教授,在角色互換中,更能夠互相理解。這些不同角色的經驗累積,朝向國際合作,以亞洲為出發,創造串連與共同創作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陰道獨白》: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6550
《從邊緣建構的另類美學》:https://issuu.com/bamboocurtainstudio/docs/_________final_1215___
「亞洲製作人平台計畫」(Asia Producers’ Platform):https://paapservice.wixsite.com/paa-tpac/untitled-cq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