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計畫專文】黃海鳴 ─ 藝術介入社區‧公共空間的人文風景(CH/EN)

July 22, 2021

環境藝術節架構:                                   策劃顧問:黃海鳴

公開分享會「六月:爆發與封城」活動側記

July 16, 2021

與談人: 藝術家|Sayaka Akiyama、Prabowo Setyadi、Preyawit Nilachulaka 口譯、助理|Taz Burns、Lin (Patticha Thitithammaporn) 專案經理、主持人|簡子涵 活動側記: 專案助理|洪紫鳳 “「Common Plague. Common Decency.」六月始行,八月結束。 書籍《鼠疫》揭序疫情篇章,順著故事線拆分成三項子題,為三個月的駐村計劃依序定錨,子題與月份的對應分別為:六月—爆發與封城、七月—疫情下的生活、八月—回歸正常。

六月藝術家內部會議側記

July 16, 2021

與談人: 藝術家|Sayaka Akiyama、Prabowo Setyadi、Preyawit Nilachulaka 口譯、助理|卓映萱、Lin (Patticha Thitithammaporn) 專案經理、主持人|簡子涵 活動側記: 專案助理|洪紫鳳

【台柬交流】文化領導人工作坊-與談人

July 15, 2021

【與談人介紹】 Chief Executive, Phare Performing Social Enterprise Dara Huot 自2012 年擔任PPSE的執行長,本身已有14年的藝術專業管理訓練,在管理與領導、發展商業模式、行銷與品牌、客戶管理方面皆有多年的心得,協助此團永續經營並朝向社會企業的方式營運。Phare Performing Social Enterprise(PPSE),為一個專業的馬戲團與訓練中心,提供專業的教學訓練學員成為馬戲團的成員,目前在暹粒市有固定據點,提供觀光客精彩的演出。 WEB: http://pharecircus.org/about-us/our-social-mission/

奉茶側記

July 15, 2021

在思考果醬日應該做些什麼活動才能與民眾有所互動時,突然想起,四月份時,工作室夥伴相約走溪,在過程中看到奉茶的木牌,意外的是,那裏放置的飲品是鋁箔包裝的運動飲料,雖然奉茶的茶是運動飲料有些神奇,不過確實能一解走溪人的口渴和疲勞。奉茶,一種代表了台灣好客精神的文化。在許多廟宇和鄉間田野邊,都能找到屬於奉茶的人情味。 工作室外筆直的柏油路,是條愜意的自行車道和舒適的散步路線,因此經常有車友和散步經過的民眾,多數民眾也是因為這條小路而發現了工作室的存在,不時好奇地望進大門。炎熱的盛夏,他們經常是以大汗淋灕的樣子路過,延續走溪時看到的奉茶精神,我們希望在炎炎烈日提供一杯沁涼,分享給有緣人,於是奉茶活動就此成形。 在第二週的果醬日,我們以線下奉茶的形式,利用工作室在秘密花園種植的香茅草搭配檸檬製成飲品,擺放在大門外的樹蔭下,分享給路過的有緣人。

尋找藝術家

July 15, 2021

第一週果醬日以輕鬆的心理測驗揭開序幕,接著思考,我們該以什麼方式讓民眾可以認識竹圍工作室平時在做的藝術和文化工作,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其中一位夥伴說『藝術家簽名牆絕對是工作室最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可惜牆壁是無法像物品一樣,想拿走就可以拿走東西。

藝術魂心理測驗側記

July 15, 2021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久違的遠離了都市塵囂,沿著淡水河邊一路走訪到了工作室的大門,觀察到了許多野花野草,第一次和竹圍產生了連結。工作室的夥伴們十分熟悉周遭的動植物,每次見面都會聊上幾句關於季節植物變化的話題,使我重新了解到貼近自然、觀察身邊的大小事物,也許就是這片寧靜給予了人們生活中的靈感,我們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享受大自然的贈與了呢? 在策劃第一週果醬日時,想必多數朋友們還是對工作室很陌生的,除了開放大門歡迎民眾進入園區外,也希望利用簡單輕鬆的活動,讓民眾對我們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拉近與工作室的距離。 我們從工作室的動植物和空間做活動的發想,共設計了兩套小活動,作為一個比較接近民眾日常的方式來和大家互動。透過線上『藝術靈魂』的測驗和線下竹圍解籤的活動,讓民眾在園區參觀的同時,也能了解到我們有著豐富的動植物和多樣性的空間。

【參展單位】文賢油漆工程行+豆油間俱樂部:從場所出發的社區實踐

July 01, 2021

「文賢油漆工程行」原為藝術創作者王婉婷從小居住成長的地方,也是她的父親王文賢所經營的油漆工程行的所在地。2000年初由林煌迪與王婉婷發起,與7位當時一起就讀於南藝造形藝術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在此開始了一連串的作品發表,於是成為一個當代藝術發表與展演的另類場所。至2009年已然度過了10週年。     在這10年中,文賢油漆工程行經歷了93個個展、13個聯展、15個主題策劃展、10個跨年度的創作計畫、17個論壇活動,曾經有7位藝術家進駐創作,並計有約180位藝術家的作品曾經在此展出。如此量化的說明方式,並非為了展現某種積極運作的成果或績效,相反地,它突顯了人們在面對台灣各式另類展演空間的慣性展演時,對於展覽牆之外的那些生態脈絡感知的流失與匱乏。這樣的觀察讓我們憶起初衷,因此在10年過後,我們力求一個強力的反身,探求新的可能性。 並且,十年的發展,已經讓原有的空間不勝負荷;但是很幸運的,在2010年,由社區的鄰居提供了一處約300坪的空間,做為藝文展演活動的延伸腹地,就位於「文賢油漆工程行」在原有空間旁20公尺處。

訂閱文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