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蔡淳年
攝影/陳彥慈
2020/06/18
這次的海洋書包學校交流分享會,竹圍工作室邀請藝術家李依佩來跟基隆的孩子們分享、探討「環境、海洋、藝術」這三者的相關性與發現。
是藝術觀察者,也是旅行者,依佩常年旅行至東南亞地區國家,關注亞洲整體與當代藝術趨勢;透過豐富的旅行經驗和長期的觀察,從分享基隆文化到海洋生態環境、東南亞文化與基隆的關係,期許學生重新認識學校的地理位置和深入了解基隆海港的人文歷史,也藉此讓他們能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它更多不同面貌和省思海洋的問題。
介紹的方向是從水出發到海洋,追溯到臺灣十七世紀的基隆港殖民時期、中船路的由來和基隆山與基隆嶼的位置,發現學生對於基隆的海港歷史和中正國中的地理環境是十分清楚,而對於海洋環境的問題也有初淺的認知。此外,依佩也從另一個方式讓學生認識基隆的小故事 —音樂,例如:「港口情歌」,歌曲是來自上一世代的回憶,以台語跟日本演歌的方式歌詠從前基隆港繁華時期下的產物。許多扣人心弦的回憶,均在基隆的山、海、雨裡發生,期盼透過融合音樂與對基隆在地情感,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心裡產生共鳴。
海洋的方面,則是透過影片「海洋有你」、「看見台灣」的海洋劇照跟播放海底生物、機器的聲音,來重新認識海底世界、開始反思海洋的改變。學生表達對於海洋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是感到遺憾,自己的生活空間持續被海洋垃圾入侵、形影不離,於是有了疑問「除了省思,我們還能做什麼?」
依佩提出了「環境、海洋、藝術」這三大概念,分享在印尼藝術駐村的經驗和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如何透過藝術和環境做互動、影響,也介紹藝術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以不同的介入方式存立於公共場域,牽動居民的情感、行為與記憶,產生屬於自己的共鳴感。
最後互動的部份,給予學生一張圖畫紙,短時間內畫出與海洋的回憶,再讓他們上台跟大家分享,學生們熱情得述說與之的關係,有些人曾參與過復育珊瑚、陸上造礁行動、淨灘、出海體驗捕魚⋯⋯等等;除了愉快的回憶,也伴隨著意外的發現,學生紛紛表示以前外木山的海邊很乾淨,但最近垃圾卻變得越來越多、消波塊的垃圾持續不斷得增加。
經由繪畫,不拘限任何手法、不受限的靈感,讓他們畫出海洋的顏色、形狀,把自己心中獨特的海洋世界展現給大家,同時也能夠省思目前的海洋是否跟回憶中的藍色天地是相去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