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Techit Jiro|SATARANA 共同創辦人,本案合作夥伴
活動側記:黃 佳 珊 |竹圍工作室2020春秋季實習生
城市更新案例分享——Talad Noi
o分享曼谷的小中國城的案例。Techit Jiro闡述著Talad Noi的歷史脈絡。很多人都知道曼谷的耀華麗路還有中國城,而耀華麗路一直非常熱鬧。在十八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初的時候,有一些中國商人來到泰國經商,在當地的封建制度下成為海事高官。
而昭披耶河附近的寶生港,因為泰國與英國1855年簽訂鮑林合約後,開港通商,寶生港就逐漸沒落。然而,合約的簽訂促成泰國與英國的貿易自由化,泰國與歐洲殖民者開始進行貿易。
二戰期間,泰國與日本結盟,加入軸心國,當時Talad Noi負責維修工作,幫日本修戰艦,所以當地有許多打鐵舖、鐵匠,從原本為中國貿易的商港,轉變成鑄劍、工匠、維修廠傳統產業的聚集地。二次大戰後,Talad Noi又經歷變革,1957通過運河船禁法,禁止船隻靠近社區居民的住處,因為這樣的法案,河岸的貿易被迫中止,不能在河岸附近進行貿易。
二十一世紀初泰國建立許多政府單位,例如:知識管理與發展局(OKMD)、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CDC)、國家探索博物館機構(NDMI)。這些單位成立的宗旨,主要為發展跟推廣泰國文化、知識、創意、技能,不定期舉辦互動式展覽、新潮的設計展,為民眾提供藝文學習空間。在如此的脈絡下,政府又將重心放回Talad Noi,著手2015年Talad Noi的社區更新計畫,由市政府推動,而當時有推動幸福之都—曼谷的政策,希望推動Talad Noi社區的活化,也是政策的綱要目標。
2016年發起的《共創石龍軍路計畫》,希望從石龍軍路一帶的社區為中心,將從過去的經濟重鎮發展為文創特區。計畫涵蓋的面向很多元,包含商業、設計、社區、活動規劃等,希望能活絡,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017年曼谷成立文創基金會,與大學、政府單位、旅宿業者、建商、中小企業、藝術家、工藝師合作Talad Noi社區發展相關的計畫。根據2019年的數據統計,Talad Noi的人口數約為7236人,包含當地的居民還有在地商家,後來人口也不斷在成長。
Techit Jiro也分享Talad Noi的重點名勝,首先介紹,以傳統三合院建築建成的古厝,約有兩百年的歷史,為傳統的中式建築,目前保存良好。
漢王廟(Rong Kuak Shrine),福建閩南的宮廟,Talad Noi建立的第一個中式廟宇,可以說是中國移民來這的第一個地標景點。
十八世紀有一群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殖民者來到Talad Noi ,興建曼谷第一座天主教教堂,是當地相當重要的。
社區內還有Puey藝術園區,Dr Puey Ungpakorn是出生自Talad Noi的知名經濟學家,藝術園區有點像是紀念公園,他的老宅也進行翻修,現在也是園區的一部分。
Talad Noi美麗的街道,有許多壁畫和街頭藝術;最後,Techit Jiro介紹咖啡店「Mother Roaster」,推薦來到曼谷旅遊,可以去這間主打手沖咖啡的個性咖啡店。
Talad Noi社區發展的背後有許多推手,包括:曼谷市政府、創意經濟局(CEA)、藝術學院,這間泰國規模最大的建築藝術學院,對於都市發展的研究有非常多的專業。創意經濟局(CEA)與民間團體「我愛Talad Noi」一同合作推動曼谷設計周,現場有許多受邀的藝術家進行的藝術創作。希望透過藝術、設計的力量,吸引遊客到Talad Noi遊玩,與外國觀光客推廣這個地方,已經連續舉辦三年。除了曼谷設計周,Techit Jiro也分享另個在地活動—Talad Kia,是當地社群「我愛Talad Noi」自發舉辦的有機農夫市集,也有獲得泰國政府的輔導,市集已經成功舉辦許多次。
上午場專題:
城市裡的空間想像和文化想像,城市更新與公共空間
以台北迪化街商圈、曼谷Talad Noi兩個案例,探討城市更新的不同面向。兩個案例都有深厚的歷史脈絡,過去都是繁榮的重點區域,歷經沒落、產業結構的轉變,透過政府的介入、社群的推動,使的大稻埕、小中國城Talad Noi展現不同的城市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