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佩如來到竹圍工作室駐村,就一直在尋找適合的創作空間──樹梅坑溪流域周圍青苔覆滿的牆、缺乏管理的角落──在人們逐漸淡忘的角落中,她要以減法的方式,結合東方水墨畫韻,創作出融入地景的行為藝術。
葉佩如從事多年的藝術教育工作,同時進行個人創作。對她而言,創作是城市印象的再建構。她試圖抓住牆上、夾縫中,人們常經過卻未曾注意過角落裡的陽光和陰影,藉由使用鋼刷刮除牆上污泥,複製那些美麗卻短暫的光景,讓它們停留在專屬於它們的地方。
上週在敏隆講堂一場街道藝術創作的對話,由不同藝術家細膩地描述與人群接觸的經驗,當藝術在公共場域發生,當藝術作為一種介入與表達發聲的方式,背後各自有不同的理由、方式與最後的發現,而一切,還在尋找答案的途中。
這些不約而同在公共空間發生的創作經驗中,藝術彷彿成為一種行動經驗,然而這些不同的創作經驗分享中,主要的共同命題是創作者與創作環境的關聯,以及面對的溝通挑戰。
目前沒有任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