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行動

「綠色小方舟」— 竹圍工作室參與淡水環境藝術節

November 26, 2021

竹圍工作室參與「淡水環境藝術節」,並向公眾展示竹圍工作室在過去二十年對自然環境關懷的實踐,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等等,期待透過展覽與群眾對話,加深社會連結,並促進群眾對環境的關心,在本次展覽中,竹圍工作室發表了出版品:《綠色小方舟 Green Boat》點擊連結後,即可線上閱覽本展詳盡資訊。

〈流動博物館〉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子計畫系列

September 13, 2021

簡介 執行團隊:黃瑞茂+蕭又齊+高鳳鎂+陳正庸+吳文銓Studio407(淡水社區工作室)等淡江大學建築系團隊 奄奄一息的盆栽、壞掉的小家電、開口的皮鞋,讓它們重生吧!以田野、手工、廢棄、交換等行動,提出將竹圍從「臥房城市」變為「都市村落」的願景,捏塑出竹圍村落的新形狀。  

【工作坊】文化空間的未來之路 Imagine a cultural organiz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ugust 17, 2021

In Art We Create:文化空間的發展 替代空間、藝術村、政策智庫與倡議者、資源串連平台...,下個時代的獨立文化組織,可以如何重新定義實踐模式、永續經營,而展望未來的文化組織,又可以如何跨越實體邊界,深度串聯、共享共創? 走過25年,看下個世代,藝術空間的運作如何重新想像,組織的運作可以如何創意創新地開展?而我們又如何透過更有活力的橫向串聯,包括國際網絡的連結,更具創造性地回應社會議題? 兩天的腦力激盪派對,一起來撞擊想法與實踐! 子題: 從個人到獨立機構,國際連結的民間力量如何展現、公私協作的能量? 獨立機構的國際連結:面對全球局勢變遷的挑戰與突破路徑 機構參與國際協會、組織的策略 嘉賓:

【工作坊】In Art We Cultivate:創藝人才的養成

August 17, 2021

In Art We Cultivate:創藝人才的養成 竹圍工作室擁有25年的串連藝術社群及國內外組織網絡的能量,此次將邀請參與者一起關注藝術人才扶植及組織網絡之議題,思考如何深度延續組織間的合作,且共享資源、共創連結的可能性,也探究藝術家和藝術行政的培育之道,及藝術人才的需求、相輔與未來機會。而竹圍工作室以民間藝術駐村單位的身份,在藝術家、藝術行政的扶植面如何開展新向度?除了每年藝術家駐村計畫,針對藝術行政如何在藝術產業中扮演重要的串連角色,及思考建立長期的藝術人才培力機制。期待大家一起在本場工作坊中相互交流、討論、分享彼此的經驗! 子題

【工作坊】In Art We Cultivate:創藝人才的養成

August 17, 2021

竹圍工作室25週年系列交流工作坊「In Art We Connect:社會實踐的網絡」 時間:2019/11/9 地點: CIT台北創新中心 本場工作坊以「藝術的社會實踐」為主題,透過短講、小組討論等活動,與大家交流分享不同路徑的社會實踐。本場次的專題短講講者為盧樂謙及楊純鑾,接續有三位openstages講者,包含藝術家李珮琪、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舞蹈團創辦人張益彰及One 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共同創辦人陳凱翔。

【工作坊】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August 17, 2021

竹圍工作室25週年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工作坊紀錄 本次工作坊針對藝術與生態議題,以三個不同方向進行分桌討論,分別從「如何以創作回應生態困境」、「全球下的藝文環境及生態議題」及「與水親近的挑戰與提案」角度回應生態藝術的問題。以下彙整各桌討論內容: 以創作回應生態困境 由周靈芝帶領討論「如何以創作回應生態困境」,起初要為這次討論臺灣的生態困境訂下明確的方向,於是第一次的小組討論請參與者們寫下自己關心的生態議題。參與者回應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海洋的問題,另一類是土地問題。關心海洋議題的參與者提出,海洋並不像陸地一樣,可以容易被察覺其中的破壞程度,很多廢棄物最後都是丟進海洋裡,海洋中的生物有很多是還沒被認識就滅絕了;關心土地問題的參與者提到,當我們帶著一群現代人進入自然,觸碰土壤的經驗是陌生的,人類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也使得我們難以與自然共存。

【研討會】2002年藝術介入計畫 國際論壇 公共空間的人文風景 議程

July 22, 2021

第一天:2002年10月26日 (六)  主持人:蕭麗虹(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藝術創作者) 10:00-10:30  報    到 10:30-10:40  開幕致詞:文建會、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10:40-11:40  專題演講I:卡特琳.古特Catherine Grout 11:40-13:30  午    餐 13:30-15:00  專題討論I:藝術介入空間-探討公共空間與環境美學觀 與 會 者: 卡特琳.古特Catherine Grout(國際策展人、法國文化部公共藝術諮詢委員)

【研討會】2002年藝術介入計畫 國際論壇 公共空間的人文風景 簡章

July 22, 2021

台灣藝術發展協會及竹圍工作室秉持一貫對文化生態的關心及投注,在2002年,針對台灣近年來一直在推展「公共藝術」,以及用藝術來推展「社區營造」、「創造城鄉新風貌」等的行動,透過國際交流的經驗,2002年10月26、27日於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辦2002”藝術介入計畫”國際論壇【公共空間的人文風景】。 「公共空間」,是公眾思想的空間化,自由、平等的人在其中聚集,並共同決定城市聚落的未來。自古藝術作品被放在城市空間並融入其中,它們被要求成為象徵性的表現、慶典、族群認同的元素,有時甚至成為「城市新構思」的原點。在一個普遍的「全球化」的時代,不管各地的大城市或小鄉鎮的社區中的居民,也同時都是世界村的居民,其中沒有軸心也沒有中心,隨時準備變化,開放給多元的發展。而對於充滿變化、交流頻繁的「藝術介入計畫」來說,可以加入不定時經過路人的變數,來豐富這個開放的藝術小事件。這樣的時機非常可能創造個體反應的條件,開啟一個新的時空環境。

訂閱文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