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河流的交會—竹圍環境藝術節

城市與河流的交會—竹圍環境藝術節

城市與河流的交會—竹圍環境藝術節

「公共空間」與開放性的「藝術介入」

「公共空間」,是公眾思想的空間化,自由、平等的人在其中聚集,並共同決定城市聚落的未來。自古藝術作品被放在城市空間並融入其中,它們被要求成為象徵性的表現、慶典、族群認同的元素,有時甚至成為「城市新構思」的原點。

    在一個普遍的「全球化」的時代,不管各地的大城市或小鄉鎮的社區中的居民,也同時都是世界村的居民,其中沒有軸心也沒有中心,隨時準備變化,開放給多元的發展。而對於充滿變化、交流頻繁的「藝術介入計畫」來說,可以加入不定時經過路人的變數,來豐富這個開放的藝術小事件。這樣的時機非常可能創造個體反應的條件,開啟一個新的時空環境。

藝術與藝術家能開啟一個對公共環境有利的空間,人們在這裡可以相遇、交流以及實踐共同計畫,不只提供言語溝通的可能性及樂趣,也讓他們體認及創造屬於某發展中的社區的公共歸屬感。藝術的功能不在於創造一個「公共空間」,因為它不知道如何取代清楚表達的「公眾思想」。相反的,藝術家的自由與創意能夠讓他創造不尋常的時間—空間,也可以帶給一個地方易感受的質感,以凸顯共同從屬的情感。看來,不是要在現有的「公共空間」中放進一些現成的作品,而是要透過藝術元素的介入,促成「公共空間」中實質地,具有生產性的「多元關係網絡」的形成,也就是「公共空間」的形成,它與一個民主社會的形成條件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以上的文字是從Catherine Grout女士的著作「藝術於日常生空間的展現(Pour de l’art dans notre quotidien)」 中所摘錄出來的重點,Catherine Grout是一位國際藝術策展人,也是一位「公共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藝術,而非我們一般談論的公共藝術)的知名研究者,她對於「藝術介入公共空間」這個議題有獨特的見解以及經驗。在日本「公共藝術」領域被高度認同。台灣近年來一直在推展「公共藝術」,以及用藝術來推展「社區營造」、「創造城鄉新風貌」等的行動,其實一直都還在摸索階段,帶有某種程度的固著於過去、重可見的表象,而輕忽啟發性的與環境及人文的關係。Catherine Grout在這個領域多年的經驗,並對東方文化有充分的理解,相信她在台灣「公共空間」中的藝術策展活動會帶來一些啟示。
 

淡水河流域的藝術介入計畫:

隨著內政部營建署「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之海岸地區環境景觀改善,紅樹林生態區、竹圍紅樹林間自行車道的建設、竹圍社區運動公園、關渡自然公園等人文公園的陸續完成開放,民眾終於可以一種既休閒又及富教育啟發性的方法,重新去認識淡水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淡水在捷運線通車後,儼然成為台北人的休閒空間,當地的藝術家社群,以及藝術的空間,提供了一種持續的藝術介入的能量。淡水的意義絕對不是區域性的,紅毛城、鼻仔頭、清法戰爭紀念公園等說明淡水與荷蘭、英國、法國的關連。重新去認識這段歷史,從狹窄的區域觀點走出,擴展具體的國際性、未來性、藝術性的視野,是透過藝術的介入,為淡水、淡水河創造新生命的方式。

除了將展出與城市對話的作品,並陳列「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理念相關的影像資料,以及舉辦「公共空間的藝術介入」研討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