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許拯人 Cheng-Jen Hsu

December 01, 2009

新秀展覽:「以藝術之名」 「以藝術之名,為人民服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借用這個語境可以構成多種組合的聯想,口號的時代背景和煤材的指涉是作品的核心價值,兩者的結合豐富了作品的可能性。蚊香是夏天的象徵具有驅趕的作用,蚊香從成形到幻為灰燼,這種媒材具有本身的歷程和生活產生真實的聯結關係。透過搗碎、揉入和不斷反覆的試驗,蚊香成為藝術家投射自我想法的過程和幻想的存在。運用蚊香在密閉的空間燃燒,想法隨著氣味的擴散讓觀者直接面對物件體驗氛圍。 經歷 1979 中國海專輪機科 畢業 展覽 1986 女青年會(ywca)學習素描 1986 「愛台北的一種方法 - ( I ) 」 戶外公共停車場台北市 1997 「一種比詩準確的幻覺」 三峽白雞台北縣 1997 「面對面也許不是總最好的姿勢」 竹圍工作室台北縣 1998 「第二陣風」 南寮漁港,新竹市 1998 「愛台北的一種方法 - Ⅱ」 台北市 2000 「出.入」 福岡 日本

林富君

November 01, 2009

因為懷孕生子,身體內部產生大幅度的變化,我感到我的子宮彷彿積聚了強大的能量,浩瀚無垠的宇宙凝縮在我的身體之中,那是一個由水、羊水、血液、乳汁流轉而成的小宇宙,如海洋的潮汐,自有節奏韻律,流轉不息、孕育生命。

傅美貴 Mei Kuei Feu

October 26, 2009

視覺藝術家傅美貴以攝影及錄影速寫日常生活;她的藝術探索涉及一種源自記憶的不確定性與影像的逼真性之間共謀關係。 截取的影像如同一個可遊可居的場所;她藉由裝置形式,透過重疊與並置的手法,結合各種材質及建築特質, 將它們建構成一個召喚和反芻幽冥記憶的場域。 1988年,傅美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學系;3年後,她前往法國里昂遊學,並進入里昂美術學院繼續研究創作; 1999年,她取得加拿大蒙特婁之魁北克州立大學的造型藝術碩士學位。 她曾經幾次獲得魁北克省立藝術與文學委員會的獎助, 特別一提的是她的2000年研究創作計劃「小徑」,它試圖在這西方現代都會的小角落裏尋找過往台灣同童年的意像。 除了在魁北克省,她的作品還曾在里昂、溫哥華及台灣展出。出生於台灣,自1996年她工作定居於蒙特婁。 流動的盆景(網站)

未來之蛋 None Group

October 03, 2009

FURTURE O 開始於正在初始化的未來,設定由一個更久遠的時間點凝視著我們現下的想像,此次展出的作品原皆為藝術家對於各自未來的ㄧ種觀點與投射,而影片的生產建立在一段敘事影像的平面之上,並將原有的個人作品剝除脈絡並於影像中再脈絡化,對應著現場的作品播映,嘗試以實驗性的拼貼影像做為FURTURE O 的論述;以及未來的想像。 None Group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的學生組成,成員有:李孟杰、黃雪喬、邱于芬、陳敬元、鄭安齊、吳思嶔、劉玗、溫鈞揚。

姜富琴

July 13, 2009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主修劇本創作。曾為國內知名劇團、電視戲劇作品,執筆編劇:作品超過十餘齣。並也親身參與劇場演出,是擁有許多編導演實際工作經驗及訓練的女性創作者。

李承恩

July 01, 2009

學經歷 行政院文建會,第七屆嘉義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國立嘉義大學,美術學系

席時斌 HSI SHIH-PIN

June 08, 2009

1977 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MFA)。專長複合媒體空間雕塑。過去 以來的創作擅長揀擇日常物象的基本構造形貌,透過「構 / 解」的手法打造出隱性奇詭的形體與空間; 並藉引古典演練的精神技術與自然詮釋的創作迴路中,揭示著構築與消滅的特殊詭譎思考,冀以描繪出數 位時代之於當代雕塑的新輪廓。歷年參與多次公共空間環境藝術改造工程以及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過去 作品曾獲 2008 高雄獎 入選、2007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卓越獎。自 2006 年起陸續發表個人創作,現居住創作於台灣台北。 「河海建醮」延續了作者觀察人與儀式行為在數位時代中的變化,這樣的基本架構被設定出,作者擅長以數位技術觀念重塑雕塑之形體,作品以人因空間、建築空間、創作者的想像空間為介入場所精神的基本要素,透過巨大化的裝置空間,實體的投入人們-習以為常-又僵化-又想像力停滯-的場所中。其意旨在於批判建築不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如同雕塑的本質不只是觀看。作者將透過所謂「建醮」這種台灣民間信仰儀式中的類裝置手法,將藝術展場空間與儀式空間作實體連接,透過這個實體裝置界面,重新定義原有所謂「藝術」與「迷信」空間。

訂閱文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