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類型限制

總監記事本#05 — 眼球世代

July 08, 2019

  初夏時,詩雨借了我一本書「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一開始我就被封面和書名吸引上,照片是2012年日本太空人星出彰彥(Aki Hoshide )在太空中的自拍照,而書裡頭開宗明義地提出,在這視覺影像數量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急速改變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定位?而這些影像又是怎麼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的想法,以及這個世界,還有如何影響到我們參與的方式。   對於,身處在眼球世代的我們,因為多元的多媒體傳播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感到害怕。暴露的是更多的現實,例如,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生活方便許多,但隱形的成本為何往往不是我們願意去討論的問題,選擇性的感受會讓人忽視實際的問題。   「冰+煤」(Coal+Ice) 2011年由兩位策展人Jeroen de  Vries and Susan Meiselas,集結30多位攝影師的作品,讓大家從視覺上述說人類使用煤炭所觸發隱藏式的連鎖反應,透過現場視覺影像的對照請觀者細察現代性和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去年,在舊金山做展覽的時候,也剛好看到這系列的巡迴展,在偌大的碼頭倉庫中,使用數組大型投影,視覺的衝擊很大,但現況的確並不單純。這又讓我連結到我最近看的韓劇(是的,我很需要這類的視覺文化來紓壓),裡面談到很多的議題,像是媒體是可以被操作的,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言論是可以被抹黑的,而真實的數據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為權力更凌駕於上。有時候,我們不願意去面對,就如同陷入麵包與自由的二元遊戲規則中。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腦袋很爆炸,如同寫完這篇文章,我還是無法有任何答案。就用這本書的結尾做總結,「一旦我們學會看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採取必要行動的一部。重點是改變這個世界。」 p.s.詩雨,這本書還在我這,過一陣子再拿回去還你。

未來種子: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

July 01, 2019

《未來種子─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主要於 2019年 07月 29日至 2019年 08月 09日期間進行。整體的行程安排:成員陸續抵達印尼蘇門答臘島棉蘭市集合、與當地主辦單位 HAkA 的運營傳播經理Irham 會合且與本計畫參與成員相見歡、出發前往 Soraya 及 Suaq 研究站各駐地三晚,與當地森林保護員和研究員探索森林動植物樣貌;田野調查計畫告段落後,返回棉蘭。 本次的計畫裡也進行一些交流成果:植物小偵探工作坊、足跡—迷你行為藝術創作、家—現地裝置創作。期待接收到資訊的每個人,能透過彼此互動,激發創意與靈感,從各種不同角度嘗試解決問題。

小客廳閱讀筆記 #04 — 本月選文:《閒置空間作為匯集人群載體的可能:參訪荷蘭LOLA基金會》

June 19, 2019

前言// 長期以來,在「綠色小客廳」的社團中,我們蒐集著關於環境藝術以及環境議題的相關消息,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充電,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不同領域的資訊交換中激盪出新的創意。接下來每月的第三個週三,我們將會從每個月的貼文中挑選一則提出討論,也邀請各位一同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見。

Art News from Margaret Shiu of BCS #01:Summer time is the great time to cool off inside a museum

June 17, 2019

【Art News from Margaret Shiu of BCS #01:Summer time is the great time to cool off inside a museum 】 (By Margaret SHIU, Founder of BCS) . Summer is here, this is the best time to try to hit a few museums and stay cool! If you are traveling overseas, then do plan to come back to Taiwan sometime soon. I let you know why. . There are several shows in town that I think is a must see! .

小梅的竹圍觀察#04:重新思考「竹圍」的由來

June 12, 2019

【小梅的竹圍觀察#04:重新思考「竹圍」的由來】 為期兩年多的《樹梅坑溪•阮ㄟ報》結束至今,在竹圍街坊走動時,偶爾還是會被問起「何時會再出刊?」也嘗試過印製復刻版,無奈實體報刊製作,從勞心勞力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過於沉重的負擔。換個想法,在這個資訊時代,放慢自己的心,將日常的觀察點滴,集結在雲端,或許哪天,會再降甘霖。 --

總監記事本#04 — 文獻管理有多重要?

June 04, 2019

【總監記事本#04 — 文獻管理有多重要?(基礎班)】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大家在工作上都是怎樣整理自己的檔案呢? 過往紙本檔案怎麼保存?然後如何進行電子化轉檔? 檔案總管的邏輯是什麼?檔案的命名原則是什麼? 網頁和信件又如何歸檔和備檔? 社群媒體,像是FB、IG的資料算不算資料?要不要備檔? 每次出門拿回來一堆名片,如何有效的建檔,以利傳遞相關訊息? 當組織的同仁眾多,以及同仁在每個階段來來去去的情況下,如何讓大家把自己經手的計畫,統一規格式的彙整? . 上面都是一些歸檔原則的基本問題,接下來,假設我們都在很有條理的狀態下,將我們電腦裡所有的資料都依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門別類,理想狀態下是可以提高效率,並可以保有職業道德地為未來的同仁們進行有效的交接。 . 那麼,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是文獻整理? . 什麼是文獻?什麼不是文獻? 什麼需要被記錄?什麼不需要?

小客廳閱讀筆記 #03 — 本月選文:《不該開發淡北道路的六大理由:它沒有看起來那麼「綠」》─ 環境法律人協會 張譽尹律師

May 17, 2019

【 小客廳閱讀筆記 #03 — 本月選文:《不該開發淡北道路的六大理由:它沒有看起來那麼「綠」》─ 環境法律人協會 張譽尹律師 】 前言// 長期以來,在「綠色小客廳」的社團中,我們蒐集著關於環境藝術以及環境議題的相關消息,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充電,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不同領域的資訊交換中激盪出新的創意。接下來每月的第三個週三,我們將會從每個月的貼文中挑選一則提出討論,也邀請各位一同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見。 (撰文/竹圍工作室專案經理 陳彥慈) ===== 本月選文:【不該開發淡北道的六大理由】─環境法律人協會/張譽尹律師 點閱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389

小梅的竹圍觀察#03: 清疏不清疏?官方與民間需要更多的對話

May 14, 2019

【專欄文章 — #小梅的竹圍觀察#03: 清疏不清疏?官方與民間需要更多的對話 】 新北市每年都會分配經費,清理、疏通境內的溪流。有時即使溪流沒有淤積堵塞,還是要被怪手剃頭,留下光禿禿一片。在樹梅坑溪流域跟北邊的公司田溪流域都有人反映,怪手工程不太好,也因此長期關心溪流的陳建志老師,特別邀請水利局前來現場會勘討論。 -- 上週四(五月二日)水利局官員和居民在竹圍捷運站集合,先走到樹梅坑溪入淡水河的匯流處。談到河口的紅樹林是否會阻礙排水,水利局官員表示,目前的水筆仔生長狀況應不會影響下流的排水。然後一行人前往樹梅坑溪中游,觀察剛被清理完成的溪流狀況。特別從新竹前來與會的清大曾晴賢教授說,被怪手清上來的土石直接擺在溪流兩旁,再有大雨一樣會被沖回溪裡,造成堵塞。應製作箱籠將土石置入,讓生物能夠有躲藏的地方,也減少再次淤積的狀況。 .

Syndicate content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