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藝評論

文化保留問題

October 08, 2010

將原地居民驅逐離開,就是這些閒置空間的由來;而進駐的藝術家們,由於政府方案早以決定無法修改,因此最多就只能在「新」的閒置空間中,做些關於在地歷史的小反思作品,彷彿歷史因此為此駐足,被添記了一筆;或者再更糟一些,遺忘了每個閒置空間的歷史,並踏著早期人們搭建的屋瓦,佔地為王並以此為耀。而原先的文化和創造出這些文化的原住戶,早已在驅逐和掏空的建築空間中死去,換取來的,則是觀光與文化的糖衣浮影。

在建築(與國族)裡相遇的人們-記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October 08, 2010

威尼斯雙年展是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從1895年開始,一直作為宣揚國威、文明與交易的場所。1930年代,除了藝術展外,就有音樂、電影與劇場雙年展,一直到一位巴西人Sap Paulo在1951年才建立了我們現在認識的雙年展制度,由參與國家與個別展覽雙軸進行。建築雙年展開始於1980年,1999年開始舞蹈雙年展。可以想像,在雙年展中,國家主義(nationalism)正是讓雙年展精彩萬分,緊張好看與維持壽命的眾多事項之一,你可以想像這是建築界的微型世博,是藝術界的科學與國家文明競爭。雙年展本身更是國家本身的目標,1955年開始的德國文件展,1973的雪梨雙年展,1984哈瓦那,1987年的伊斯坦堡,1993的沙迦(Sharjah),1995聖塔菲(Santa Fe),1995里昂,1995廣州三年展,1996年柏林,2000年的上海、台北雙年展,以及最晚加入世界雙年展行列的莫斯科,也從2005年有了自己的雙年展。

陳界仁撕開歷史恍惚的傷口

September 28, 2010

陳界仁將自己過去的創作分為兩種,一種是把歷史影像的文本重新改寫,讓人們在歷史的裡面;另一種是反過來將歷史影像放進他的想像之中,讓歷史在人們的裡面。對他來說,攝影如同一種以科技為手段的「攝魂術」;而數位的改寫,則是一種主動去建構自己歷史觀的行動,像一場「招魂術」。

藝術家是「創意發動機」

September 23, 2010

這麼長一段時間過去,台灣推動文創產業的進度到哪裡?及的上鄰近國家如中、韓嗎?民間企業如何爭取政府協助以發揮產業效力?而文創生產的源頭──藝術文化創作者,又該以什麼姿態自處於這樣的商業機制中?

Syndicate content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