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吳佩璇
吳佩璇,Texture版畫工作室創辦人/負責人,中華民國版畫學會會員、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版畫教學助理、長榮高級中學版畫社指導老師、大樹國中社團指導老師。創作是利用重複行為探討個人情感與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以版畫為主要創作媒材,常用技法為平版、凹版。 ⼀個⼈活著就會記得些什麼,腦海中總是承載著⼀些影像,反覆回味。然⽽記憶很奇妙,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慢慢地淡化,淡化那⼀刻的感受,那⼀刻的影像,最後我們所謂的「回憶」仍然深刻,卻可能變得不夠真實。因為無法記得許多經歷過的事情,開始利⽤攝影,想要留下那永恆的瞬間,卻無法也精確地留下那⼀刻的感受。利⽤版畫技法,能將擷取的那⼀瞬間反覆的再製與重現,不斷地確認這個回憶的真實性,試圖感受那時候的感受,在過程中可能強化或失去了某些記憶、某些感受。回憶如同印出來的畫⾯,清晰可⾒卻⼜模糊不清,⽽我,在這過程中回憶著我的回憶。
Lafin Sawmah
生於1983,Lafin Sawmah是來自台東石坑(長光)部落的阿美族。年輕時在大都市台北打拼的日子裡並沒有讓Lafin 找到人生方向。在2009年的初夏,Lafin毅然決定要離開台北,返鄉台東。因緣際會認識到同樣是阿美族漂流木藝術家並當上助理後,Lafin慢慢對木材產生了興趣並開啟日後的創作生涯。2013年Lafin創辦工作室,創作包括手工家具、雕塑以及大型戶外裝置。
黃偉茜 Huang Wei-Chien
黃偉茜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曾於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高雄橋頭糖場白屋、嘉義鐵道藝術村等多地駐村。作品榮獲2018 西班牙「L’Alcora」第38屆國際陶藝競賽特別獎、2016陶瓷新品展創意設計獎……等獎項,並於2018 「台灣當代一年展」、2018「跨界東方‧陶響世代」IAC國內展、2017 「Pray:Cherishing Life」,荷蘭歐洲陶瓷研究中心、2017京畿道陶瓷雙年展主題展、2014亞洲四國陶藝交流展的金海陶瓷藝術中心等多國展出,有豐富創作經驗且作品獨具特色。 黃偉茜的作品不強調傳統陶藝中的特殊技巧,而是將陶土視為個人情感傳遞的媒介,作品靈感多來自生活經驗。在創作中,她時而投入、時而疏離,透過不同角度的自我省思,用陶藝創作成長並深化自我。作品是她另一種方式的哲學性書寫。近來和陶土的關係,從年輕時的控制駕馭,慢慢轉化為與陶土合作、協商,想讓作品中「我的自我」與「土的自我」能和諧共存,尊重陶土的特性,一如人與自然應有的關係。
李佩琪 Lee Pei-Chi
“用插畫整理思緒,用裝置與人互動,哪裡有樂子就哪裡去。” 佩琪的靈感啟發於生活中人與環境之間的詼諧敘事,並將這些觀察加入她的創作過程中。她擅長運用另類的幽默感與令人會心一笑的視角去講述故事,並使用不同的媒材將其運用於平面視覺、服裝織品以及立體互動裝置上。與觀眾的互動關係在她的創作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元素。 她的創作理念始終探索著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做一些細微調整,讓人們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他們的日常生活。在佩琪的碩士論文中,她提出了一個討論,「為什麼將遊戲的概念套用在公共空間中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並深入探討「玩樂與幸福感關係密切」的觀點。 在佩琪的碩士畢業製作,「告訴我你的秘密」,她從自身這看似混亂卻又帶著節奏工作環境,近而探討人們如何打理自己的居住空間,及其背後故事的觀察。她用插畫的方式將那些在生活中我們不曾注意,抑或是那些習以為常的小細節轉化為新的語言,改變它們原有的型態,賦予這些小配角全新的生命並將它們置於全新的環境中。讓人們開始注意到那些看似平庸,卻富含個性的小細節,並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的日常生活。
林資芬 Tzu Fen Lin
大學就讀工業設計系,曾任都市酵母的活動策畫與設計師,現於台北創作。於2014 年始初識鉤織,將所學的立體造型概念融入編織的技法,自此開起『手動3D列印』的創作生涯。2018 年成立品牌《鉤鉤子Gogozi Crochet》,視開發眾人對織品的想像力為使命。她擅長在創作中使用非傳統的素材,如廢棄塑膠袋、舊衣廢布等。至今她的創作皆與零廢棄、永續、自然生態、城市紋路(Pattern)觀察、創新織品議題相關,其靈感也來自於從傳統工藝學習和紀錄、跨國文化交流中找尋自我定位與認知。2019 年七月受竹圍工作室邀約,於永樂布市四樓 T-Fashion 空間舉辦「創衣蔓生 — 林資芬纖維藝術個展」。
程仁珮 Cheng Jen-Pei
程仁珮 (台灣) 1983 年生於台灣,當代藝術家。2019年獲選為竹圍工作室與日本橫濱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合作「國際藝術進駐交換計畫」駐村藝術家,於9月15日起進駐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三個月。 創作形式以「參與式藝術」與「行動藝術」為主,從環境與人文議題,研究飲食文化在當今時代裡的姿態。 所進行的飲食研究創作中,所探討的飲食文化層面不單侷限於食物或料理,更多是囊括飲食文化背後的構成因素,例如:物產種植、食材運輸、食品加工、產業歷史、政治性食物、民族遷徙等項目,試圖以視覺藝術,描繪飲食在文史中的樣貌。 在法國、越南和菲律賓多次駐村經驗中, 針對各地不同飲食文化提出許多展演計畫,探討民族遷移和飲食風俗之間的關聯性,並聚焦在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