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竹圍大小事

Best的駐村回顧

July 16, 2017

Suthidee Piyayothin(Best)來自泰國,在竹圍工作室的駐村期間,她舉辦了三場參與式藝術工作坊,開始將過往在學期間的研究理論實際應用,結合遊戲式的參與方法與跨領域的議題討論,為每一場活動的參與者量身定做互動機制。

他山之石之我們來取經

July 12, 2017

文/營運總監 洪秉綺 6/30號下午,主持藝術進駐平台分享工作坊,這是2017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藝術的循環:機構中的教育與行政」的加碼場。或者也可以說是大戲開始前的可口前菜……

如何用設計思維重新思考CBA

June 18, 2017

這個禮拜來分享以設計思考為工具的方式來引導討論。受全促會的邀請,我們有機會與社區大學的課程規劃者有進一步的交流,我們到了桃園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在外頭下著滂礡大雨中,從認識彼此開啟了這次的工作坊。

尋跡.竹圍創作考古紀(伍)

June 11, 2017

2016年何灝為竹圍工作室量身訂作,運用街頭藝術的概念,以無構圖方式,追求自然與無限的世界。這件名為《竹圍》的作品,在四片獨立又相連的木板上,用簡單的曲線,創造氣流,代表著自然與環境的氣,一直在竹圍循環流動著。 何灝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以繪畫、音樂、小說等不同形式產出,也創辦「ReUSED

高灘地與工作室──記2017年水災與災後復原

June 09, 2017

大水起因於突發猛暴的強降雨,席捲整個北海岸並引致災情,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有橋梁斷裂的金山,與唯一聯外道路被徹底封住的淡水。其實,竹圍工作室,還有與工作室隔著捷運線相望的BMW服務中心一帶本就是低窪地,只要遇到颱風豪雨通常都會積水至阻礙車行的深度

What a Day ~ 災難的瞬間,有時候就是這麼地令人措手不及

June 04, 2017

這禮拜五的一場大雨馬上打亂了原本的計畫。上禮拜才帶著BACC基金會的經理Nay結束一連串的台北藝文組織拜訪行程後,準備重回久違不見的辦公桌,一路上一邊聽著2014年台北藝術論壇的講座「氣候變遷與災害:台灣藝術產業的因應措施與策略」……

記五月五日北藝大的身體課程

June 01, 2017

北藝大的學生們來到竹圍碼頭,要來上一場特別的課,透過身體與周圍的環境互動與調合。上課的老師劉淑英有著很豐富的背景,她是來自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的教授,專長為幼兒的舞蹈與藝術教學,並且也是雲門舞集的老師。這次她透過身體的感觀課程,來讓樹梅坑溪的下游環境與人自身有更多的連結。

關心一條溪流、找回心惜的源頭

May 28, 2017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從2011年開始,實際在竹圍地區進行藝術活動至今,每年都陸續有一些新的計畫案在竹圍和樹梅坑溪流域發生。這個藝術行動彷彿一個黑洞,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捲入了各種資源、關係、能量,逐漸地,這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似乎也散發出不同型態的輻射線,產生一連串的周邊效益;最令人感動的是,引發了社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