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Reinaart Vanhoe

August 30, 2019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Reinaart想建立名為「太空」(Also-Space)的計畫。 想透過在比荷盧和東南亞的藝術實踐之方式去進行。而當中不用一個異國角度去看東南亞的藝術實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Reinaart希望的方式是在東南亞的藝術實踐中找到和比荷盧的相似之處。

Rebekah Anne Wilhelm

August 30, 2019

Rebekah Wilhelm是位專業藝術家及版畫家,目前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工作。她完成了特拉華大學的美術碩士學位,並擁有克利夫蘭藝術學院的美術學士學位;接著花了一年的時間在費城進行教學及個人工作室的深耕,後回克利夫蘭藝術學院,在Tri-C社區學院以及聖母大學擔任兼職教授。 她主要的工作是裝置藝術和印刷,曾在美國各地展出多組策展以及旅遊類型的展覽,並於去年在德國舉辦了兩場集體展覽,也在紐約市鹽畫廊的個展中展出作品。Rebekah在德國德累斯頓完成了由俄亥俄州藝術委員會和德累斯頓市提供的藝術進駐交換,並致力於版畫製作中的綠色實踐, 並獲得了Zea Mays Printshop頒發的綠色版畫製作證書。 Rebekah將Zygote Press轉變為綠化工作室,Zygote Press也正在試驗並開發"綠色(無毒)石版畫技法",並將其引進工作室。她目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Zygote Press擔任經理。

Patipat Chaiwitesh

August 30, 2019

Patipat正在從事設計和藝術方面的工作,並對當代文化感興趣。作為藝術家和產品設計師,讓他格外注意到當代文化的變革,也鼓勵他去質疑所謂價值觀、美感及身邊的物件。此外,這種藝術形式促使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並且適切地管理或利用任何可用的材料。 對Patipat來說,醫療手術和整形手術都是按順序進行的,基本上可說是一個設計、調整原始狀態並等待新事物出現的過程。 同樣地,大多數的藝術創作是為了有意地調整其設計感知而創建的,以便在所發現的物體 (諸如食物,水果和日常生活產品的一般材料)上嘗試新的美感。他的藝術創作的大部分是在藝術、設計、工藝和手工製作,例如針織、編織、刺繡和填充等等作法,這些絕對是將原始事物變成新的事物,並為物體本身增添新的美感。外觀調整和感知設計的目的,是對人之於物體或材料的“視覺記憶”上提出疑問,但是這一切美感上的賦予,並不是為了創造一個主導的象徵或是改變其原本的功能。 Patipat的所有工作過程就像是一個沒有得出最終結論的實驗一般,因為他不想強迫觀眾在觀看作品時連結著參與者有限的經驗。每項作品都涉及視覺記憶和每個人的具體經歷,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經歷,這些將主導每個觀眾的反應和美感認知。

Jo Hodges & Robbie Coleman

August 30, 2019

Jo Hodges 和 Robbie Coleman有一個共同進行的公共藝術實踐計畫。Robbie擁有雕塑和現場藝術的背景,也致力於大型公共藝術,並擔任D-LUX燈光節的聯合統籌之一和蘇格蘭環境藝術節的聯合策展人。 Jo擁有人類生態學、社區發展和社會公正的背景。Jo和Robbie的工作主要是共同調查生態和社會文化系統、過程和關係,並探索在公共空間工作的新策略及方式。他們感興趣的是環境,文化,科學和技術交叉的研究和實驗,以及探索藝術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Beppu Mitsutaka 別府充貴

August 30, 2019

Bep創作的的理念是經由自我本體的擴張,透過事件、活動、旅程或是錄像作品的方式,藉由表演的形式呈現。 在介入自然、人類群體、社會中,Bep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如何除了外在及身體的介入外,更應該探討的時我們內心真正的聲音。他也希望透過這些藝術介入和實踐、研究,可以在人類的階層及關西中,獲得更多的想法及創作概念。

黃偉茜 Huang Wei-Chien

August 28, 2019

黃偉茜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曾於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高雄橋頭糖場白屋、嘉義鐵道藝術村等多地駐村。作品榮獲2018 西班牙「L’Alcora」第38屆國際陶藝競賽特別獎、2016陶瓷新品展創意設計獎……等獎項,並於2018 「台灣當代一年展」、2018「跨界東方‧陶響世代」IAC國內展、2017 「Pray:Cherishing Life」,荷蘭歐洲陶瓷研究中心、2017京畿道陶瓷雙年展主題展、2014亞洲四國陶藝交流展的金海陶瓷藝術中心等多國展出,有豐富創作經驗且作品獨具特色。 黃偉茜的作品不強調傳統陶藝中的特殊技巧,而是將陶土視為個人情感傳遞的媒介,作品靈感多來自生活經驗。在創作中,她時而投入、時而疏離,透過不同角度的自我省思,用陶藝創作成長並深化自我。作品是她另一種方式的哲學性書寫。近來和陶土的關係,從年輕時的控制駕馭,慢慢轉化為與陶土合作、協商,想讓作品中「我的自我」與「土的自我」能和諧共存,尊重陶土的特性,一如人與自然應有的關係。

李佩琪 Lee Pei-Chi

August 28, 2019

“用插畫整理思緒,用裝置與人互動,哪裡有樂子就哪裡去。” 佩琪的靈感啟發於生活中人與環境之間的詼諧敘事,並將這些觀察加入她的創作過程中。她擅長運用另類的幽默感與令人會心一笑的視角去講述故事,並使用不同的媒材將其運用於平面視覺、服裝織品以及立體互動裝置上。與觀眾的互動關係在她的創作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元素。 她的創作理念始終探索著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做一些細微調整,讓人們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他們的日常生活。在佩琪的碩士論文中,她提出了一個討論,「為什麼將遊戲的概念套用在公共空間中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並深入探討「玩樂與幸福感關係密切」的觀點。 在佩琪的碩士畢業製作,「告訴我你的秘密」,她從自身這看似混亂卻又帶著節奏工作環境,近而探討人們如何打理自己的居住空間,及其背後故事的觀察。她用插畫的方式將那些在生活中我們不曾注意,抑或是那些習以為常的小細節轉化為新的語言,改變它們原有的型態,賦予這些小配角全新的生命並將它們置於全新的環境中。讓人們開始注意到那些看似平庸,卻富含個性的小細節,並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的日常生活。

林資芬 Tzu Fen Lin

July 08, 2019

大學就讀工業設計系,曾任都市酵母的活動策畫與設計師,現於台北創作。於2014 年始初識鉤織,將所學的立體造型概念融入編織的技法,自此開起『手動3D列印』的創作生涯。2018 年成立品牌《鉤鉤子Gogozi Crochet》,視開發眾人對織品的想像力為使命。她擅長在創作中使用非傳統的素材,如廢棄塑膠袋、舊衣廢布等。至今她的創作皆與零廢棄、永續、自然生態、城市紋路(Pattern)觀察、創新織品議題相關,其靈感也來自於從傳統工藝學習和紀錄、跨國文化交流中找尋自我定位與認知。2019 年七月受竹圍工作室邀約,於永樂布市四樓 T-Fashion 空間舉辦「創衣蔓生 — 林資芬纖維藝術個展」。

訂閱文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