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藝嚮:形狀一個藝文空間的未竟與可能

域外藝嚮:形狀一個藝文空間的未竟與可能:相關文章

【觀察員】介紹

June 21, 2021

1950年生。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美學博士,曾任:華山藝文特區最早期的經營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教授、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南海藝廊創立及經營者、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推動者、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專長:藝術評論、社會介入型藝術策展、藝術生態觀察。

【圓桌對談:形狀一個藝文空間的未竟與可能】

May 10, 2021

2021.07.03 圓桌對談:形狀一個藝文空間的未竟與可能 15:10-16:30 地處邊緣的竹圍工作室,長期以非主流的藝術訴求發起倡議,從陶藝工作室成為裝置藝術創作與展演的中心。它深信著藝術的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在兩千年初休息的空檔,轉身成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更化為臺灣文化政策的推手。竹圍工作室不僅只是藝術空間,它關注廣泛的議題且涉足多重的領域,...

【專題介紹】之五:空間與創藝工作者的相互給力】

May 10, 2021

2021.07.03 專題論壇五:空間與創藝者的相互養成 13:30-14:50 在藝術村營運扶植計畫開始之前,竹圍工作室已經釋出空間讓藝術工作者自由運用,「別放火把工作室燒了就好」顯示出工作室給藝術家最大的信任與自由。工作室更在2000年初和全球各地的藝術村建立連結與合作,讓空間中的創藝人才持續創造出多元的互動和交流。...

【專題介紹】之四:跨域合作,借藝使力

May 10, 2021

2021.07.03 專題論壇四:跨域合作,借藝使力 10:40-12:00 從早期的藝術概念實驗基地,到跨域交流的倡議人與實踐者,竹圍工作室讓藝術創作中有社會關懷,也讓社會關懷有了藝術創作的色彩。除了鼓勵藝術家落實跨出領域的異質實驗,工作室更讓不同背景的專業者透過藝術作為媒介,開啟對話,讓生硬、冰冷或尖銳的議題變得可觸碰、可討論,...

【專題介紹】之三:藝術進入地方

May 10, 2021

2021.07.02 專題論壇三:藝術進入地方 15:10-16:30 臺灣在社區發展政策上,長年借鏡於日本經驗,從社區總體營造,甚或者是近年的社區設計、地方創生等,各式名詞令人撩亂。除了社造領域之外,藝術之於地方的改變效益也成為借鑑的重點。如此透過舉辦藝術祭振興地方的成功案例,在引入台灣後成為政府的新興政策工具,挹注大量資源,在臺灣各地掀起風潮,...

【專題介紹】之二:單打獨鬥還是抱團求生?看我們怎麼養出藝文發展的沃土!

May 10, 2021

2021.07.02 專題論壇二:單打獨鬥還是抱團求生?看我們怎麼養出藝文發展的沃土! 13:30-14:50 1994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先生提出「空間解嚴」,高倡釋出管制空間,解嚴威權封閉氛圍,以提高城市空間的公共性,此舉更促成了華山酒廠轉型成為藝文特區。同時,文建會也透過各種研究計畫,積極從國外經驗汲取能量,例如全球藝術村的研究計畫、...

【專題介紹】之一:被替代的替代空間

May 10, 2021

2021.07.02 專題論壇一:被替代的替代空間 10:40-12:00 竹圍工作室行將於2021年底熄燈告別,在此之前,台灣許多藝文空間已經經歷了轉型、休息與重整。這場會談將邀請跨世代的文化空間經營者,分享組織的創始初衷、空間想像、營運脈絡及因應策略等鮮為人知的一面。而面臨當下藝文環境的變遷、疫情的挑戰,將透過論壇中的交流分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