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媒體報導

在地同享月餅餐,想像社區共同體:從竹圍社區剩食工作坊談起

11 September, 2014

中秋節連假開始前的周五(9/5)傍晚,我踏進竹圍捷運站旁民族路上、由地方居民巧爸開的雅加達早餐店。由竹圍工作室所串連起的人群已經紛紛抵達,食材擺在桌上,還有香港藝術工作者方韻芝早就做好的西瓜皮醃漬等著大家。分享者在前方,一步步細細引導吃剩月餅的料理方式,在狹小的空間裡面,仿若展開另一個美食料理的分享...

牆上寫字啟發 葉佩如重回創作

04 June, 2014

「那陣子就像是在問天,問自己還能幹嘛?」研究所畢業後的葉佩如,頓失人生努力方向,但是她放不下創作渴望,隨興拿起石頭在牆壁刻畫,才發現原來老天早就給了她答案。

陳以軒回台拍出「孤立」 垃圾變藝術

11 May, 2014

「回國之後,周遭環境跟朋友突然一下子都變陌生了,不知道要聊什麼。」從事行銷企劃3年,陳以軒毅然決然辭職赴美念藝術,朋友都覺不可思議,只覺得「他到底在想什麼?」

竹圍工作室 讓環境教育有藝思

13 April, 2014

「我們是怪胎!」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說,竹圍工作室主要是提供藝術家創作空間,不是以消費為目的,但仍提供一個欣賞藝術的空間給民眾,讓民眾不只是路過。

淡水竹圍工作室 國境之外的藝術夢工廠

31 October, 2013

竹圍工作室始終定義自己是一個屬於創作、生產的工廠,不是展示的SHOW ROOM,所以外表看起來總被認為氛圍有餘、當代不足,雖說是園裡有一半的東西是藝術家留下的,但另一半卻是二手來的,加上積極成為零炭計劃實踐者,園區裡鮮少看到太豪華太耗費能源的設備。

竹圍工作室///i want more我想要更多的

27 July, 2013

五月下旬,在竹圍工作室所舉辦的小型特展──「///I Want More 我想要更多的」── 是由臺北藝術大學的國際學生所策展的;這些學生多來自於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國家,生長背景也多是80-90年代的中產階級;就如同在台灣的七、八年級生般,從小在全球化下,文化強烈輸出中滋養成長,各類的商品符號早已成為...

昨日香港,今日竹圍––專訪竹圍工作室主持人蕭麗虹老師

27 February, 2011

有句話說:「別人的老婆比較美。」也許在台灣人的眼中,可能台灣出品的東西不夠好,但看在香港出生的策展人蕭麗虹眼裡,可不是這麼回事。

一五一十:關於竹圍工作室

10 May, 2010

位於淡水的竹圍工作室,原本是佔地1200坪的養雞場。因為淡水捷運線的開發被收購部分土地,留下800多坪的空間。1995年,蕭麗虹、范姜明道、陳正勳以這裡做為陶藝工作室,將其中無隔間、無柱子的80坪空間做為展覽之用,100坪的廣闊區域則做為工作室。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