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Noda Tomoyuki 野田智之

October 03, 2013

他的創作起點,來自於祖父去世所產生的情感介面啟發,因為看見死亡(停滯),開始思考生命(移動)的價值,而決定以動力學切入藝術創作的領域。「動」之於他,如同生命的存在,是包含著快樂、悲傷、焦慮的情感核心,也是與人溝通及傳達聯繫的介質。

Waguri Yukio 和栗由紀夫

September 25, 2013

2013年受台灣梵体剧場邀請來台為為期三年的舞踏交流計畫展開合作,以竹圍工作室為重要基地,進行駐村及使用空間最大的十二柱做為排練場地,徵選台灣具有潛力的舞踏手,9月初抵台,即開始密集的排練。期待此次的身體交流計畫,能厚實台灣的劇場美學論述。

三村梓 Mimura Azusa

January 15, 2013

她已在日本東京發表過多次個展,並參與日本東京及中國北京等地的多項聯展,也曾獲得三菱商事藝術獎(Mitsubishi Corporation Art Gate Program),該獎章為鼓勵年輕藝術家創作,並支持藝術家走入專業藝術生涯的道路。

池田一 Ichi Ikeda

November 11, 2010

對池田一(Ichi Ikeda)先生來說:「藝術品一開始就像是放大鏡一樣,透過特殊的鏡片,可以看到之前從沒有注意過的事情-大地千秋萬代的故事、風景物換星移以及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交流等等。」抱著這樣的信念,池田一先生近年來多次來台從事藝術交流,亦一直關注流經日本九州島南端注入東海的兩條河川,並跟幾個當地居民共同合作創作河川公共藝術。多年來亦觀察世界各國主要河流與其鄰近城市的共生狀態,並以行動藝術界入研究,提倡清淨水源的概念。 河流是城市的一道風景,一個符號。它就像一條彩帶,讓城市增添不少的色彩,也可以看到城市在變遷發展中的所受到的創痛及缺口。竹圍工作室在過去這幾年推動環境藝術,發現許多藝術家介入河流整治的國際案例,驚喜於藝術家可以跨越既有的領域藩籬,跨界與科技、與環保、與教育進行合作,以創意為基礎,影響既有架構朝更永續的方向推動。 因此,竹圍工作室特別辦理「與河共舞:藝術作為環境永續發展的策略」國際座談會,引  介日本、香港、美國的案例,藉此促進彼此交流,增加對於生活環境空間的更大想像。

雨森信 Nov Amenomori

September 25, 2010

駐村過程中,雨森信除了參與「樹梅坑溪計畫」相關活動,了解計畫中所進行的各項藝術行動如何紓緩都市過度發展所引發的環境汙染問題,亦參與淡水踩街嘉年華活動以及西仔反傳說淡水實境劇場,深刻體會到台灣大型表演藝術活動在執行過程中,對於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提升在地文化藝術的貢獻。

Reico Goto 後藤玲子

October 12, 2009

竹圍工作室在2009年度申請藝術介入空間的「上善若水」計劃案,特別邀請日本相關領域藝術家前來指導並給予建議。 後藤玲子(Reico Goto)女士在日本東京出生、成長,她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創意工作室工作十年後,開始跟隨葛雷思藝術學校的安‧道格拉斯Anne Douglas教授,攻讀蘇格蘭亞伯丁的葛雷思藝術學校(Grays School of Art)的博士班,並在其「邊境研究室On the Edge」研究。她目前正在研究人與樹的互動關係,去年也曾經來台,針對藝術作為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作發表,提供發展建議。 在竹圍工作室所辦理「與河共舞:藝術作為環境永續發展的策略」國際座談會中,後藤玲子介紹了她所參與執行的美國案例-「匹茲堡三條河第二自然計畫」。匹茲堡位於阿勒格尼河(Allegheny)和莫農加希拉河(Monongahela)的合流處,兩河在此匯集成俄亥俄河。就最簡單的層面來看,有兩種性質的主要思維:第一種曠野或土地的想法,假設不受人類發展的影響;另一種則是文化景觀的想法,處處受人類之影響。匹茲堡如同第二種性質的代表,因從1800年代末期開始,即已受到過度工業化開發的影響,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

金井良子 YOSHIKO KANAI

December 01, 2002

《糖桌子》進駐創作,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展出。

Akio Suzuki 鈴木昭男

November 29, 2002

鈴木昭男的作品應該放在此架構中被理解:毫無階級觀念地去分享這個共同的時刻。在聲音的表現上是沒有任何預設立場及階級的。

Syndicate content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