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大小事

小客廳閱讀筆記#01:本月選文—《奔騰 小水力 水圳與古老的發電方式》

March 21, 2019

前言// 長期以來,在「#綠色小客廳」的社團中,我們蒐集著關於環境藝術以及環境議題的相關消息,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充電,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不同領域的資訊交換中激盪出新的創意。接下來每月的第三個週三,我們將會從每個月的貼文中挑選一則提出討論,也邀請各位一同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見。

小梅的竹圍觀察#01:溪水與水泥

March 13, 2019

為期兩年多的《樹梅坑溪•阮ㄟ報》結束至今,在竹圍街坊走動時,偶爾還是會被問起「何時會再出刊?」也嘗試過印製復刻版,無奈實體報刊製作,從勞心勞力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過於沉重的負擔。換個想法,在這個資訊時代,放慢自己的心,將日常的觀察點滴,集結在雲端,或許哪天,會再降甘霖。 -- #1 溪水與水泥 流水的本性是在地表上任意飄移,只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對人類的生活容易造成困擾,因此人們想到了用水泥去限制流向的作法。 樹梅坑溪不長,一個上午就能走完大半個流域,但從溪水與水泥的關係去觀察,我們會看到十分複雜多樣的結合: 有毫無水泥影響的「野溪」段; 有徹底被水泥包覆的「排水陰溝」; 有淺淺穿過田野的「水圳」樣態; 有注重排水大於親水的「三面光」工程;

2018秋季實習生實習心得

March 05, 2019

關於竹圍   對於竹圍的想像,環繞在藝術村就是舉辦展覽的概念,理解上應該會有很多關於展覽的策劃或是與大眾的互動,但來到這裡後,更多的是行政端的訓練和溝通協調,雖然與一開始得想像有些許差異,但也讓我從最接近原點的位置去觀察藝術家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從日常中挖掘出不同於他人的視野。   不同於之前待過的其他單位,竹圍工作室更像是一個過日子的地方,平常並不會對外開放也是出乎我的想像,以往對於藝術村(其實是寶藏巖)的概念中,應該是隨觀者來來去去的空間。而更有隱私,也更加貼近日常的工作室,很具體的展現出藝術在生活當中的運作,是一種累積而不是突發的,是一種觀察而不是想像的,這裡的創作往往都給我一種樸實的意象。   因為就讀科系的關係,對於藝術跟商業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直有種矛盾的感覺,究竟要如何從人本或感官的意識流出發,連結到眾人的痛點進而引起共鳴,最後發展成可行且永續的商業模式呢?而台灣在這一塊的耕耘又是那麼的不足,市場對於藝術究竟買單到什麼程度,又或者說,光憑創意及興趣真的足以維持一個人的生計嗎?這幾個月以來,不斷地詢問自己這些問題,然也並未獲得明確的解答,但確實是看到了藝術在台灣發生的一個途徑,藉著政府及地方組織的合作,走出有別於設計或工藝品對於市場取向的限制。

總監記事本#01 — 我們的共學之道

March 01, 2019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 當人與人的相處建築在彼此互信互相幫助的狀態,相信社群的力量,也體會一加一大於二的時候,很多可能性就會發芽。 . 最近因為大量接收不同的資訊,在閱讀文章的種類上也越來越雜,開始接觸許多與共享、開源、Wiki等概念,也深深體會拜現代科技所賜,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逐步打破下,虛擬次元中擴展出不同的群體,有趣的是,這樣的社群裡,也建立出特有的機制還有種不明講的默契。似乎是以一種人性本善為前提,但也設有相對應的機制,成千成萬隱形的手透過各自的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個的社群。 .

「永續藝術國際合創論壇」活動記錄

May 25, 2018

文字/游筑鈞 攝影/竹圍工作室 編輯/竹圍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於2018年5月6日舉辦了「永續藝術國際合創論壇」,邀請來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擔任主持人,講者則邀請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洪秉綺、英國人才培育平台 The Field 總監 Sholeh Johnston、泰國護樹團體BIGTrees Project共同創辦人Anunta Intra-aksorn及新加坡藝術團體Post-Museum,搭配四位與談人—「廢青不廢」創辦人楊芳宜、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副執行長施佩吟、藝術家陳泓易,以及策展人邱俊達。論壇主題包含「文化政策與全球環境永續行動」、「廢棄物的春天」、「第五元素:土、水、風、火與心」、「城市實踐:流浪計畫、都市實驗與另類經濟」。

「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第三日記錄

May 25, 2018

文字/黃翊凱 攝影/竹圍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 編輯/竹圍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於2018年5月2日至5月4日共同舉辦了「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邀請來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英國人才培育平台 The Field 總監 Sholeh Johnston、泰國護樹團體BIGTrees Project共同創辦人Anunta Intra-aksorn,以及資誠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的郭蔚霖 Stacey 擔任我們四大主題的講者。在為期三日的活動中,安排了密集的講座、小組討論、參訪,以「環境與人才永續」為主軸向外推展,內容囊括了藝術進駐、社區參與、環境永續指標(SDGs),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第二日記錄

May 25, 2018

文字/姚羽亭 攝影/竹圍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 編輯/竹圍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於2018年5月2日至5月4日共同舉辦了「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邀請來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英國人才培育平台 The Field 總監 Sholeh Johnston、泰國護樹團體BIGTrees Project共同創辦人Anunta Intra-aksorn,以及資誠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的郭蔚霖 Stacey 擔任我們四大主題的講者。在為期三日的活動中,安排了密集的講座、小組討論、參訪,以「環境與人才永續」為主軸向外推展,內容囊括了藝術進駐、社區參與、環境永續指標(SDGs),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第一日記錄

May 25, 2018

文字/劉星宇 攝影/竹圍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 編輯/竹圍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於2018年5月2日至5月4日共同舉辦了「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邀請來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英國人才培育平台 The Field 總監 Sholeh Johnston、泰國護樹團體BIGTrees Project共同創辦人Anunta Intra-aksorn,以及資誠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的郭蔚霖 Stacey 擔任我們四大主題的講者。在為期三日的活動中,安排了密集的講座、小組討論、參訪,以「環境與人才永續」為主軸向外推展,內容囊括了藝術進駐、社區參與、環境永續指標(SDGs),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Syndicate content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